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中公教育退费风波难平 消费者维权为何困难重重?

2023-05-26 13:12:32 网经社

近日,杭州孙女士向潮新闻“记者帮”投诉,自己儿子小章去年花32800元报了中公教育的考编培训“不过全退”班,线下培训课一节没上成,如今退费成了难题。经过潮新闻记者帮忙协调,孙女士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此前报道《杭州家长求助:花了3.28万的考编培训班停了 还不给退钱怎么办》)


(相关资料图)

其实,作为考公培训界“一哥”的中公教育,“退费难”问题持续发酵,这种情况也不只发生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的投诉铺天盖地。

中公教育为何陷入“退费风波”,其公司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过期不退费面临怎么样的法律风险,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潮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对赌扩张疯狂揽金

“不过包退”难以兑现

中公教育是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全国超过 1000 个直营网点展开经营,深度覆盖300多个地级市,拥有超过 1600 人的规模化专职研发团队,超过9000人的大规模教师团队,总员工人数超过 20000 人。其培训项目曾分成 “普通班”与“协议班”两类,“退费风波”就源自于“协议班”。

几年前,中公教育推出了“不过包退”的培训班,在和学员签订的协议中约定,如果学员考试未通过,在30-45个工作日之内,培训费可以部分或全额退还。因为这样的对赌,虽然“协议班”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班”,但还是吸引了一大波人报名。

该模式在短时间内,帮助中公教育抢占了市场,且带来大量现金和营收。自2018年起,中公教育业绩一路飙升,收入从2017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2亿元。

2022年7月17日,小章通过线下刷卡32800元,报了中公教育考编“协议班”。根据他合同显示,中公教育为小章提供“网课、15天15晚的笔试培训课程和5天5晚的面试培训”课程,双方约定在“不符合考试主管单位所有岗位的招考条件导致无法参加笔试或因个人原因选择放弃报名参加笔试”及“确认笔试未通过,在报考职位及调剂、递补、录补职位的面试名单均公布后”等情况下,小章可以进行退费。

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能报考的岗位,小章一直都没有参加过线下培训课。前段时间,他看到富阳区有报考的岗位公布,立马与中公教育进行联系,发现原先的对接人已经离职。而中公教育如今已经取消“协议班”,退费纠纷也时有发生。小章决定退费,但他的诉求没有得到中公教育的明确答复。

5月19日,经过潮新闻“记者帮”协调,中公教育表示公司在经营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但愿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给小章退费,每期付款3000元,分10期偿还,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打款。

据记者了解,小章能够顺利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已经是比较幸运的。不少学员在退费金额、退费方式上仍与中公教育存在分歧,导致退费被一拖再拖。另外,即使是签订了分期退费的协议,中公教育也有不能如期打款的情况。

“签订协议之后,中公教育一直扯皮,从来不准时打款,再一次侵犯了我的权益,分期合同跟原合同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浙江嘉兴的学员张先生(化名),将这样的情况投诉到了相关部门。

5月23日,嘉兴经开区民生事业部就此问题进行了回复:“该机构表示中公3月份退费遇到季度报,股东减持的资金没有到位,所以3月份退费是有延期的,但是总期数不变,只不过在季度报、半年报、全年报这种月份的时候会将退费延到下个月付款。 ”

据了解,不仅是浙江,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中公教育的学员,遭遇了相似的情况。陕西有学员过了4个月都没有拿到退费,退费期限远远超过合同规定的45个工作日之内。

中公教育杭州总部

市值蒸发2000亿元

企业经受多重考验

退费期限一拖再拖,学员被迫接受分期付款,中公教育为何置多年积累的声誉于不顾,公司内部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潮新闻记者就此联系到了中公教育北京总部。

5月24日,浙江中公教育回应称,自2020年春节起,随着疫情持续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线下停课、考试延期或取消等挑战集中爆发,且各地防控措施持续升级,公司先后出现了阶段性停课,业务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2022年由于省考上半年联考、国考面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等陆续延期,公司宣传、招生、排课、授课等方方面面均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公司出现学员退费增加且集中等情况,迫于无奈公司采取了退费分期的方式与学员协商退费事宜。

“目前公司正在全力以赴加快处理进程,努力与学员沟通协商分期退费等事宜,公司会确保全部学员学费返还到位。”浙江中公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公司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得到逐步有序恢复,未来是有能力偿还退费的。

中公教育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环比均实现扭亏为盈,其中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89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0.28万元,同比增长105.24%,环比增长1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88.35万元,同比增长104.87%。

然而,有了一直扯皮、逾期打款的行为在先,许多学员对中公教育的保证并不信任。

其实,中公教育面临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业绩下滑,由此导致的资金链断裂,让公司陷入了危机。

2018年底,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2011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亚夏汽车”完成资产置换,实现了“借壳上市”,2019年2月更名,主营变更为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

因为“协议班”的出现,中公教育一度收获了大量资金,股价也一路上涨,最高达到43.58元。而随着集中退费的爆发,中公教育的市值已蒸发超2000亿元,股价跌到如今的4.63元(北京时间5月25日11时08分价格)。

因为资金上问题,中公教育也被深交所多次处罚。2021年10月18日和12月13日,深交所两次对中公教育下发关注函。中公教育对关注函的回复未能全面释疑,比如公司尚存在经营现金流回款逆转,存贷双高,变相贷款助推业绩虚高等问题。

2022年8月24日,中交教育及相关当事人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对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决定》,决定书认定,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涉嫌存在以下违规行为:公司及子公司北京中公、中成置地与关联方北京创晟、上海贝丁、吉安理享学、辽宁瀚辉、陕西冠诚之间关联交易涉及金额共计1,232,395,000元,其中2019年、2020年分别为196,335,000元、1,036,060,000元,分别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65%和30.19%。公司就上述事项均未按照关联交易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中公教育问题频出,加剧了学员们的恐慌,退费也更加集中。目前,中公教育退费金额究竟有多少?中公教育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便透露。而据中公教育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合同负债3,949,799,538.71元,占总资产比例49.20%。

公司仍在维持运转,但不少工位都是空的

违约情况一再发生

面临怎样法律风险?

中公教育违反合同约定,过期不退费面临怎么样的法律风险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潮新闻·法度工作室普法智囊团,浙江高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蔡利君。

根据《民法典》第186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方有权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蔡利君表示,这些学员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维权,但也只能按照协议约定要求退费,超过退费期限的话,可以要求承担逾期利息,按LPR利率算,利息金额并不高。

或许正是因为违约成本较低,中公教育在退费上显得有恃无恐,退费流程复杂、周期长,许多学员没有精力去应付,只能无奈接受分期退费。

但是,蔡利君同时也指出,针对中公教育的此类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给予较高金额的行政处罚,这样威慑力更大。

然而,浙江省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这几年他们接到此类投诉不少,大多是采用帮忙协商的方式进行处理。

“我们之前也跟中公教育浙江分公司有联系过,但因为学员合同都是跟北京签的,钱都不在浙江公司这边,其实就不太好协调,如果是培训机构它本身就是在浙江的企业,我们这边肯定可以直接调解。”这位负责人表示。

“希望北京相关部门能对中公教育进行监察,保障广大学员的利益。” 学员张先生说。

对此,潮新闻也联系了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但暂未得到正面回复。